close

  

《彝族舞曲》是王惠然創作於1960年的一首琵琶獨奏曲,取材於雲南彝族《海菜腔》、《煙盒舞》。樂曲以優美抒情的旋律,粗獷強悍的節奏,生動地描繪了彝族山寨迷人的夜色風光,男女青年們熱情舞蹈的歡樂場面。

    此曲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,並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,深受眾多音樂家喜愛,被改編成古箏、三弦、揚琴、阮獨奏曲及管弦樂曲。殷飆將它改編成吉它獨奏曲,1987年參加在珠海舉辦的中國國際吉它藝術節中得到國內外的高度讚揚,成為一首在吉它界中頗有影響的吉它名曲。


 

去年想學國樂一聽到這彝族舞曲跟琵琶雨就決定要學琵琶囉

一償當年高中國樂選中國笛沒選琵琶的遺憾

當時愛樂蒂心裡的比較想當"八仙裡面總是拿著一把笛子的韓湘子"~~多飄逸阿

於是就琵琶別抱的不當苦情女昭君出塞了

特地去買了把紅木黑牛角琵琶..興志高昂的報名音樂班學起琵琶去了

結果光是在調音就遇到問題...

怎麼那麼難調阿(笛子也沒那麼麻煩阿)

又加上突然間工作忙碌

結果~~又被我放在角落冷落

唉~~我這種三分終熱度到現在都很難修正

現在嫁妝除了國中買的古箏外又多了一把琵琶

應該有符合嫁妝一牛車(一堆書)的定義...另外還有陪嫁的三隻貓

呵呵~~光是想就知道E先生的表情了

說也奇怪我並不喜歡像十面埋伏那種很激昂的音樂

反而喜歡這種小品清柔的音樂..特別是彝族舞曲

總是可以[很快心情沉澱下來專心地看書

不過不知為何聽這音樂有時會有種懷念草原廣闊的優傷~

上網查了一下"彝族舞曲"的典故~

怎麼那麼巧ㄚ~愛樂蒂的老爹是雲南人喔

十幾歲依個人獨自被抓到蔣中正中之後跟著軍隊撤退來台灣..

還參過金門八二三炮戰(戰爭是都是悲慘的事)

也就是以前說的大陸老兵

突然想起國小時後全班除了我籍貫在雲南及另一個同學在哈爾濱外

其他同學大多都是福建..等等

不過愛樂蒂的老爹說我們的血統不是x族之類

因為大陸的家住在昆明..像夷族之類的特殊族群都是在山上居多

所以愛樂蒂也死了當特殊族群公主的想法囉

不過~愛樂蒂的老媽是原住民

但是愛樂蒂不僅長得不像原住民外 ... 皮膚也比一般人白

也有種天生肢體的律動感...

想想..這兩個族群有些共同點

被視為少數當地族群外也都愛唱歌跳舞

也許愛樂蒂一些特質跟這些有關

改天來個家族的尋根之旅

也許會發現啥特別有趣的事也說不定喔!

 

    彝族

       彝族分佈於雲南、四川、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。彝族人口4,446,l00人,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(此為1997年雲南省民族人口統計數字)。雲南省絕大部份縣市都有彝族分佈,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。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衰牢山區,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小涼山一帶比較集中。繼彝族歷史悠久,早在西元前就已出現於我國史籍,其先民是與氐羌有淵源關係的"昆明"人。

      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,有六種方言。彝族有自已的文字,是中國最早的音節文字,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。1957年透過了彝文規範方案,確定819個規範彝字,並開始試行。

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,用彝文記載的歷史、文學、醫學、曆法等著作中,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。流行的民間集體舞是“跳樂”。傳統工藝美術有漆繪、刺繡、銀飾、雕刻、繪畫等。彝族主要從事農業,畜牧業是副業,手工業生產也相當發達。

 彝族服飾多彩多姿,可區別的有近百種。

 小涼山彝族還有父子連名制,至今許多人還能背誦數十代父子連名的譜係。葬禮也多種多樣,內地彝族實行土葬,小涼山實行火葬。巫師有“畢摩”、“蘇尼”,民間崇拜“萬物有靈”和祖先神靈的原始宗教活動,少數人信仰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和天主教。這些都反映了彝族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。 
彝族   
    

  遠古時代,其先民就已在滇池、工都(今四川西昌東南)兩地區生息繁衍。後來羌人南下,與當地的土著部落不斷融合。羌人南下主要從甘肅、寧夏、青海等一帶南下,到岷山以東至金沙江畔一帶。14--17世紀,由於屯兵,大批漢人進入彝族聚集區,其中還有商人。東漢、魏、晉、南北朝時的“夷”、“縹”;唐、宋時期的“烏蠻”;元、明時期的“羅羅”、“保羅”等,都是當時對西南彝族先民的稱呼。到16世紀下半葉,雲南全省漢族已經佔多數,原來的彝族聚集區逐漸變為彝漢共居區。

 早在西元初,彝族地區的居民就泛稱為“夷”。其自稱為諾蘇潑、納蘇、尼蘇等。意思都是“黑族”,因為彝族崇尚黑色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od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